欢迎您浏览唐普资讯!
关注了解更多

关注了解更多

欢迎您访问唐普资讯!
  • 1
  • 2
  • 3
  • 4
    您的位置:工业油 > 行业新闻 >

黄河流域煤矿开发治理有了“新纲领”


唐普资讯    2021-10-22 08:32:14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开展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建设全国重要能源基地等内容,提出“强化生产矿山边开采、边治理举措,及时修复生态和治理污染,停止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矿产资源开发”“合理控制煤炭开发强度,严格规范各类勘探开发活动”“推动煤炭产业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加快生产煤矿智能化改造,加强安全生产,强化安全监管执法”等要求。

  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煤炭资源富集区、原煤生产加工区和煤炭产品转换区,黄河40%以上的流域面积蕴藏煤炭资源。在保障国家能源供给安全、促进沿线产煤省区发展的同时,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治理尚存多处短板。

  《规划纲要》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煤矿开发与治理将有据可依。

 

  矿产资源分布区

  与生态功能区高度重合

 

  黄河流经九省区,流域含煤面积占到45%。统计显示,流域共有12个探明储量超过100亿吨的大煤田,查明煤炭资源储量、原煤产量分别约占全国的45%和60%。在全国14个大型煤炭基地中,9个分布于此。但同时,煤炭开采也对生态环境形成干扰。

  “黄河流域最大的问题是生态脆弱,提升整体生态服务功能是首要任务。”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黄河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王夏晖表示,流域范围内有多个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分布,矿产资源分布区与生态重要区、生态脆弱区高度重合。由于资源开采活动导致的生态高风险区域,主要集中在流域中游从银川、包头、呼和浩特到山西、陕西这一煤炭资源开采和加工的“乌金三角”地区,以及黄河中下游部分煤炭产区。

  以下游流经的河南、山东两省为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胡振琪说道,煤炭开发带来采煤塌陷并严重积水,进而导致流域耕地面积减少、甚至绝产。“河南和鲁西基地煤炭资源优质,也是重要的粮食产区。以山东为例,2018年底塌陷总面积接近120万亩,直接影响到农业用地,减产地、绝产地分别占到塌陷总面积的61.44%、16.42%。而且大量治理难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新塌陷地还在增加。”

  “在我国,煤炭的主体能源地位短期内难以改变。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必须开发黄河流域的煤炭,但煤炭开发必然产生生态损害,再先进的国家也无法避免。如何实现煤炭开采与矿区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黄河流域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必须破解的重大科学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双明进一步称。

 

  现有方法和技术难以支撑协调发展需求

  对标《规划纲要》,目前的开发与治理工作仍存在多重差距。

 

  “我国煤炭矿区生态开发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因起步较晚、时间不长,总体呈现零星分散、小规模、低水平的状态。以往治理主要是从减少生态损害的角度出发,以土地复垦、植被修复及景观恢复为主,在矿区的生态产业培育、新产业链形成及生态经济转型、生态产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还未形成系统思路,缺乏长远规划。”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教授坦言。

  张博举例,植被恢复是煤矿生态重建工作的重要任务,各大矿区纷纷在土壤条件改善、生物物种选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尝试。但目前,我国依然缺乏景观生态学格局与生态过程理论等研究,很多复垦技术仅停留在试验与示范阶段。

  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也表示,现有方法和技术难以支撑黄河流域煤炭开采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考虑到流域土壤贫瘠,土地沙化,水土流失严重,很多区域原本就‘体弱多病’。生态修复面临的另一大问题,是如何通过煤炭开发再造绿水青山。”

  多位专家还称,“先破坏后治理”的方式缺乏超前决策和设计,忽视开采源头主动减损,现已越来越不适用。此外,现代煤炭开采向规模化、智能化、无人化转变,伴随着强扰动及条件复杂多变,修复治理难度更大,研发适应黄河流域煤炭开采特征的关键治理技术迫在眉睫。“比如传统方法是等到沉陷稳定后再着手治理,被损毁的土地长期荒废、资源损失量大,新账不断累积成为旧账。等待复垦时间长,开发企业还容易逃避主体责任。”胡振琪提出,对末端治理的理念与技术进行根本性革新。

 

  针对不同区域全周期、多层次提出方案

 

  《规划纲要》还提出:对黄河流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破坏与污染状况进行调查评价,实施矿区地质环境治理、地形地貌重塑、植被重建等生态修复和土壤、水体污染治理,按照“谁破坏谁修复”“谁修复谁受益”原则盘活矿区自然资源,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统筹推进采煤沉陷区、历史遗留矿山综合治理,开展黄河流域矿区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试点示范。

  “充分考虑上、中、下游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特点,明确不同流域生态功能定位,统一规划,科学施策。煤炭开采必须做到生态环保优先,生态水域保护是核心。以减沉、减损、保水等绿色开采技术为支撑,减小开采对维系地表生态环境地质条件的损害程度。”王双明称。

  除了流域特征,矿区特征也是重要因素。张博表示,资源条件、环境问题不同,各大矿区治理需求也不一样,不可一概而论。“生态保护与修复是一项伴随着煤矿开采而持续的长期工作。若未能根据实际条件进行研究,弄不清这项工作创造的真正价值,将导致环境改善效果不明,生态投入与效益产出比不明。对此,要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矿山发展之路。”

  彭苏萍认为,在布局黄河流域煤炭产能时,需基于区域环境与生态承载力,以及煤炭开采损伤特征,并采取科学的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措施。其中,理论和技术创新是迫切需求。“以采矿工程学、开采沉陷学、地质学、水文学、土壤学等交叉学科为基础,针对黄河流域关键问题开展联合攻关,形成不同类型环境生态修复模式与关键技术体系,针对不同区域全周期、多参数、多层次提出方案。”

上一篇:海上风电阔步跨入平价时代 下一篇: 高耗能行业用电戴上“紧箍..

友情链接:

邮箱:service@100top1.com   联系电话:010-69208405  69208624  
版权所有:(C) 唐普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05830号-2     技术支持:浩海公司